昨天,有個巡迴輔導員來到幼稚園做觀察

提到我們班的小孩在玩角落的時候,玩具會有散落一地的情況

另外收拾的時候,會有搞混的情況

他的建議是希望能夠讓小朋友分區操作,角落的區隔要明顯一點

這樣收拾就不會混淆了

不過我的疑惑是

我希望不要讓小朋友有明顯的角落區隔

譬如,操作積木的時候不只是單單操作積木

而是可以跟其他角落的搭配,像是幫娃娃家的娃娃用積木蓋房子 

如果限定的話,是否就限制了她們的想像空間?

當然,收拾的時候就需要有分類收拾的能力及需要了

不過,在目前班上的孩子來看,很多在家裡並沒有這樣的觀念,還需要培養

於是我就想到最近我看的這本書芬蘭式─兒童技能教養法

正好可以運用到這個問題點

書中說,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其實都可以看做是他所需要學習的技能

以前的做法通常是,你不要亂丟玩具,你不要把玩具隨便收在一起

但是以書中的想法來看

首先,問題在於小朋友收拾的時候會混淆,而不是角落開放的問題(就算限制在角落中活動,同樣角落的物品還是有機會亂收)

因此,我認為小朋友需要學習的技能是分類收拾的技能

所以,老師需要找出讓小朋友學習到分類收拾的方式,當然也要讓小朋友認知到他缺乏的是分類收拾的技能,也願意學習。

如此一來,小朋友學到的是比較正向的做法,而不是單純的不要亂丟

另外,藉由這樣的方式,他也可以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可以擴展到其他情況

從前聽過一個老師提過,不要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製造更多的問題(據說是行政學的理論)

把孩子出現的問題點,看作是孩子發出需要學習技能的訊號

其實是個不錯的想法,不再是一昧的用禁止或負增強(處罰)的方式,值得去思考看看。

茲節錄書中的最後一段話如下

如果我們看到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孩子必須學習鍛鍊的技巧與能力,我們就能重新找回我們身為父母及教育者的信心,竭盡所能教導我們的孩子瞭解,困難不過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若能有別人的協助或相互扶持,就可以讓人生中的困難得到更好的解決之道。

這不就是我們的目標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色羽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