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又回到母校了

不過,校名變了從花師幼教系變成花教大幼教系再變成東華幼教系

還好...老師都沒啥變

這一次是老師邀請我到系上跟大三的學弟妹分享我的教養跟教學經驗

印象中,這是第三次回系上分享了吧

不過這次為了想要講哪些,還跟太太討論了好幾次

簡單的做了個PPT,但是好像放不上來

節錄一下寫的東西

在幼稚教育的課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觀察

觀察與經驗

經驗可以讓你發現孩子與其他人的不同,但是只有觀察能讓你說出孩子到底哪裡不同

還有示範

在蒙特梭利的教學中,示範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我們教養豬小妹的過程中,示範也占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從他開始會坐的時候,我跟太太兩個人就開始在他晚上睡覺前輪流讀繪本給她聽,平常也讓她自己看書、翻書,所以她已經很習慣身邊有書這件事也看著我們翻書到最後自己會翻書。

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從觀察中可以察覺孩子不足的地方,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發展歷程,就沒辦法判斷究竟孩子所出現的情況是合乎發展還是遲緩。如果不清楚發展的過程,就無法給予孩子及時的需要。

做中學

惟有從行動中所獲得的知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動中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正駕馭環境的能力。

在我們教育豬小妹的過程中,也是秉持著這樣的觀念。很多基本的概念都是經由直接的觀察跟接觸去學習,譬如:去採草莓、去大賣場實地接觸水果跟蔬菜還有魚蝦。

在幼兒階段,直接感官的教學(五感)比起任何設計精美的視聽教材都還要來的有效果。

 

鷹架學習理論

 

目前我跟我太太運用比較多的方法就是在鷹架學習理論(ZPD)的部分。

觀察→給予協助→再觀察→再給予協助(老師補充:這就是行動研究啊~ 我:@@)

當然,這也是必須跟發展相結合,給予她稍微難一點的挑戰,如果可以成功,就再給她難一點的。如果不行就往下調整難度。

 

 

結語

 

之前在學校的時候,對於觀察其實並沒有很重視。不過,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時,這個不被我重視的學科,卻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也是一樣,如同一開始所說的教學經驗的累積,可以讓你察覺出某些孩子的不同及需求。但是只有透過觀察才能真正得發現孩子的需要。

發展也是一個瞭解孩子的關鍵,跟觀察是相輔相成的。知道孩子的發展情況,才能針對孩子的需要給予孩子適時且適當的協助。而示範跟鷹架學習理論則是不錯的給予協助的方式。

 

 

其實心中蠻高興被老師找回去分享經驗

回家之後,跟太太聊起分享的過程,老婆也說其實到目前為止,豬小妹的發展過程是一些坊間學說的最好反證

教養孩子 ,其實不用急著花大錢去買一堆教材給孩子,實際上也可以很簡單。最主要是父母肯不肯花時間去陪伴孩子 ,父母是該投資孩子 ,只是投資的是時間而不是金錢。

 

這是豬小妹的發展分布狀況

粗的橫線是表示她的年齡線,實線是她的頂峰線,虛線則是她的基底線

以語言能力來看,她的最好的能力出現在大概44個月(三歲8個月),最底的能力出現在27個月(兩歲三個月),實際年齡線則是15個月(一歲三個月)

在精細動作及知覺認知兩項的基底能力有落在年齡線之下,不過因為最好的能力並沒有落在年齡線以下所以不算是遲緩,只是需要再觀察。

做測驗的本意是想說了解一下她的發展,可以針對她的需要去給予她幫助,不過也讓我們意外發現一件事,當注意到豬小妹在語言方面的突出表現時,是否會忽略到其他方面的發展?

後記:

這次分享還意外得知一個訊息,就是我被系上老師推選為幼教系的課程發展委員會的委員(畢業生代表),很高興,不過也有點受寵若驚,以前我可不是個好學生呢,嘿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色羽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