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嚴肅的

今年邁入教學生涯第10年了,明年應該就可以領個10年教師獎章

人家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以前不懂,現在倒有點感觸。之前,對於自己的教學感到了懷疑,總覺得這樣對孩子們到底能有甚麼幫助?後來雖然心情平靜下來,卻也沒有真正找到方向。

這學期,國幼班的輔導教師又換人了,卻是換到了孝筠老師,一位我所敬佩的老師也是一位很疼我的老師。在國幼班一開始的時候,老師就是我們的輔導教師了。只不過當時我是兼任園長,所以跟老師所談的多半是有關行政方面以及教育政策的部分(當時身兼花蓮縣教師會幼稚教育委員會的召集人)。現在,我又回到了教師的身分,自然跟老師所談的就是在教學的部分。

經過老師了解之後,雖然對教學中所含的人本精神給與讚賞,卻也提出了與我心中最大的疑惑相同的問題:如果孩子們在學校跟在家裡習得的技能並沒有兩樣,那麼何必要來學校呢?

經過幾次跟老師的對談,老師建議我從高瞻(Highscope)課程開始著手,理由也很簡單...她覺得我的個性適合@@(順道一提,她覺得老婆的個性適合蒙梭的課程),也許老師也有算命的潛能。

趁著期末及暑假,查找著有關的書籍,發現這個課程在國內其實還是屬於不太流行的課程。卻意外的讓我想起一件往事。當時剛從淡水經由介聘到現在的學校,由於剛退伍一年多,對於教學還是懵懵懂懂的新生。所以也沒甚麼想法,只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我這邊學到些甚麼,也讓他們可以在除了學校之外的其他時間裡,可以自己安排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也因為這樣,當年那屆畢業的學生家長,好幾個都跟我提到孩子回家不再是只看電視,會自己安排時間找事情做,因為老師跟他們說不想看到有人無所事事。

這件往事,雖然只是件小事,卻不經意的與高瞻課程的主要要素相呼應,也就是計畫-工作-回顧

一直以來,我都抱持著一個想法,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要給孩子甚麼才能夠讓他可以生存在這個時代?我所會的知識,也許3年5年10年後就過期了,那麼這些知識對他來說有用嗎?也許我會的,孩子並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可能是我不會的,那麼我還能教他甚麼呢?

答案是帶得走的能力,也就是主動學習的精神,我想讓他保有學習的慾望,讓他具有學習的動機,讓他去學習他所願意學習的每一種知識,這樣他才能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中生存,而不在只是追逐在知識的後方,疲於奔命。

而處於高瞻課程的孩子們便是具有這樣的精神,他們主動去學習去探索,透過每天的計劃,他們去思索他們所要進行的目標。透過工作,他們得到在過程中的經驗,並將自己感興趣的想法付諸實踐。透過回顧,他們將自己所得到的訊息慢慢沉澱,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系統。而老師就是在旁邊觀察並適時的給予協助,藉由每天的觀察,老師便可以給予孩子評量,讓老師、孩子還有父母知道這段時間孩子有了那些成長,評量的結果,也可以提供老師做為評估該如何提供一個適合身體、社會、情緒、任之需求和興趣的環境來幫助孩子往前進的方向。

皮亞傑曾經說過:學問的產生不在於物體或是孩子,而是由孩子與物體互動時產生的。對照自己的教學及豬小妹的成長過程,發現的確是這樣。幼兒直接與物體、人或事情接觸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是幼兒獲得知識最重要的方法,這也就是教育學家杜威所謂的做中學。

回顧著高瞻課程的歷史,它的起始目的在於提高低收入家庭及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的學習成就,給予三、四歲幼兒提早介入為進入學校做準備的機會。演變至今,不只幼稚園階段可以適用,甚至到國小、國中以上都可以參考,所以Highscope(高瞻)的課程其實是一個還在繼續延伸發展的一個課程模式,對應到目前的教育環境裡,其實是一個很有需要的課程模式。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如果應用這樣的一個課程,來改進自己的教學,其實是一個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幸好,有幾個可以幫助我的人,除了孝筠老師,還有自己的老婆大人,因為老婆在他們班上已經利用計畫-工作-回顧的模式走了一段時間了,雖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但是她的經驗卻是讓我少走了許多不必要的冤枉路,嘿嘿~這是一個最大的支援。

希望經由這樣一個改變,能讓我心中的問題迎刃而解,能在三十而立而到了四十可以真正達到真正的不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色羽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